長大社區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和“流動兒童”一起在風箏上作畫。 張鑫多 攝
白雪公主、海綿寶寶、小豬佩奇……活靈活現的卡通形象,被30名城市“流動兒童”用畫筆和顏料呈現在風箏上,這是近日南關區全安街道長大社區公益創投“與你同行”項目的一次活動場景??粗⒆觽兊呐d奮勁兒,活動組織者、長大社區黨委書記姜樺偉欣慰地笑了。沒人知道,笑容背后是她為這群特殊孩子的三次落淚。
孩子們太需要關懷了
她第一次哭了
長大社區位于南關區老城區,轄區有6000多居民,流動人口占了五分之一。與農村“留守兒童”一樣,城市“流動兒童”作為弱勢群體,也值得關注。
問題要怎樣解決?社區該如何管理?除了瘋鬧,這些城市“流動兒童”閑暇時又能做些什么?2016年4月,南關區啟動的首屆公益創投活動,讓姜樺偉找到了“抓手”。她很快就將城市“流動兒童”作為公益創投的精準服務對象。
“因為這部分家長對教育質量沒有過高要求,我就想讓孩子們先接近社區,然后希望通過他們在社區學習樂器、繪畫、國學、人文地理等課程,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慢慢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苯獦鍌ピ较朐郊?,縈繞心頭許久的難題,仿佛迎刃而解。
“孩子們太需要這樣的服務了,有了這個想法后,我都激動得哭了!”姜樺偉說。
評審真是太苛刻了
她第二次哭了
按照公益創投要求,目標鎖定為青少年服務類項目,接著就要著手申報。2016年9月,長大社區注冊成立了社區工作服務中心,姜樺偉任中心法人,社區工作人員都是該中心的社工。
“我們是依托社區創辦起來的,成立之初,對公益項目申報什么的,缺少常識,更沒有經驗?!苯獦鍌フf,南關區政府引入第三方機構全程參與創投項目的申報、優化、評審、監測和評估等環節,而且還特別專業。
如今,姜樺偉回憶起首次申報項目那段經歷仍很糾結、很痛苦,到第三輪審核的時候,面對評審近乎“刁難”的問題,姜樺偉禁不住委屈得掉下了眼淚!
不行,就改!不行,再改!
“要不說什么都得經歷個過程,要歷練到蝶變嘛!走過來之后到執行項目的時候,到民政局跟我簽協議的時候,那時候才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苯獦鍌プ院缹τ浾哒f。
孩子們表現太好了
她第三次哭了
2016年,參加首次微創投,長大社區工作服務中心“與你同行”項目獲得2.7萬元資金支持;2017年,參加南關區第二屆公益創投,“與你同行”項目乘勝追擊,獲得5萬元政府資金。這樣一來,轄區7歲至11歲的“流動兒童”可以更好地在社工陪伴下,利用休息和放學時間,定期參加各類公益培訓,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
前不久的一次“小小朗讀者”活動,當時來了20多個孩子,其中還有轄區常駐人口的孩子?!傲鲃觾和毙√?化名),引起了姜樺偉的注意。小天之前的兩個孩子表現得不錯,小天聽過之后就說不參加比賽了,姜樺偉問他為什么,小天怯怯地說:“他們讀得太好了?!?/p>
姜樺偉聽了,開始自責工作沒做好,讓孩子心里產生了落差,也無意中傷害到了孩子?!拔覀兙腿ス膭钏?,跟他講道理‘你是男子漢’。我們幫他在課文里找一首小詩,教他怎么站著,怎么大點聲音讀……”最終,小天被社區工作人員說服,在大家的鼓勵下,勇敢地登上了舞臺?!昂⒆由吓_說得特別好,走下來的時候哭了,我們也哭了?!苯獦鍌ジ袆拥卣f。
兩年間,長大社區的30名“流動兒童”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成長著。小天的媽媽說:“孩子現在可愿意去社區玩了,自信心也提高了,變化可大了!”
小小公益創投項目,不僅促成了社區對流動人口的有效管理,還促進了社區綜合治理水平的提升,這是姜樺偉的意外收獲。
現在,姜樺偉又開始思考“社區公益組織如何造血”這樣更深層次的問題了。
記者 張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