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進庭院時,趙艷霞早已開始忙活起來,打掃院子,喂雞喂鴨,直到婆婆吃上香噴噴的飯菜,趙艷霞臉上才露出舒心的微笑。
48歲的趙艷霞是東豐縣大陽鎮德勝村村民。多年來,趙艷霞孝親敬老的感人故事家喻戶曉,她用開朗、樂觀和堅強的態度傳遞出既溫柔又堅定的力量。
1990年,21歲的趙艷霞與本村青年汪德明結了婚。原本的幸福與穩定被一場車禍打破:公公在車禍中離世,失子的打擊讓爺爺奶奶雙雙病倒,婆婆心臟病復發住進醫院,丈夫因此一蹶不振……而就在這時,趙艷霞的兒子出生了。
小生命的到來讓汪德明從悲痛中走了出來,重新回到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老人們的醫藥費基本花光了家里的積蓄,丈夫工作忙起來又無暇照顧家庭,趙艷霞很是辛苦。家庭重擔讓趙艷霞放棄工作,安心照顧家庭和老人。汪德明說:“我必須要加倍努力工作,才能對得起妻子為這個家所做的一切!”
一轉眼,20多年過去了,爺爺奶奶相繼離世,趙艷霞就一門心思地照顧婆婆姚鳳云。
在婆婆的提議下,趙艷霞的母親董慶芬也搬來一起居住,看著老姐倆一起看電視開懷大笑的樣子,趙艷霞別提多高興了??墒呛镁安婚L,婆婆姚鳳云突發腦梗被送進醫院,母親董慶芬也因心臟病倒在家中。面對左右為難的局面,趙艷霞決定留在醫院照顧婆婆,找來妹妹照顧母親。
在醫院照顧婆婆的20多天里,趙艷霞吃不下、睡不好,一下子瘦了十幾斤,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婆婆患糖尿病,母親卻有低血壓得補充糖分,“小柿子和獼猴桃我婆婆愛吃,我得挑好的買。我媽愛吃豆角,經常給她做!”趙艷霞清楚地記得兩位母親的喜好與口味。
幾年前,趙艷霞在村里開了個食雜店,后來村里任命她為婦女主任,她又學著辦起了全縣第一個肉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要帶領全村婦女致富。
“2016年,一場大雪把雞舍壓塌了,我還想再籌一筆錢,把雞舍修好!”看著婆婆日漸康復,趙艷霞又有了新打算。
每天凌晨3點多,趙艷霞開始給婆婆翻身、換尿不濕,新的一天就開始了,多年來一直如此。
“婆婆早上習慣了要吃一碗無糖八寶粥,她吃習慣了,我也做習慣了!”趙艷霞揉揉眼睛,準備喂婆婆吃飯。
姚鳳云看著忙進忙出的兒媳,豎起大拇指說:“俺家小霞這些年不容易,她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真是好樣的!”
記者手記:
趙艷霞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但在更多人眼中她卻是“女強人”,沒有轟轟烈烈的業績,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她用近30年的愛心守望和辛勤汗水,演繹了平凡中的偉大。
不向命運低頭,樂觀面對生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艱辛,趙艷霞勇于擔當,忍受著極度的勞累和辛苦,她的品德與行動影響著家中每一個人,這份孝心凝聚著無盡的心血與汗水,也飽含著無悔的堅守與付出。
記者 趙蓓蓓 龐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