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前段時間,一則丈夫捐肝救妻的新聞刷爆長春人的朋友圈,很多人都被夫妻倆這種相守相依的情感所打動。相約走過三十多年,你是我的牽絆,我是你的臂膀。如今你病入膏肓,急需“換肝”救命,我無須思量,咱倆“同‘肝’共苦”,相扶走完余生。
9月25日,中國吉林網、吉刻APP記者來到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在肝膽胰外一科的病房內,我們見到了56歲的祝海石?,F在距離他捐肝手術已經過去了一周的時間,目前他恢復得還不錯,精神狀態也好了很多,祝海石告訴記者,他現在在飲食、行走上都沒有什么問題,就是有點擔心他妻子徐艷麗的情況,“我就是希望她一定要堅強,一定要挺過來,這么多好心人都關心著我們,所以我們要一起加油?!?/p>
祝海石告訴記者,他和妻子結婚已經有三十多年了,三十年來,夫妻倆雖然也有磕磕絆絆,但是仍然非常恩愛,“這么多年了,我們早已習慣了對方,也接受了對方所有的優點和缺點,這也算是一種默契吧?!?/p>
談及到“捐肝”這個話題時,祝海石坦言,其實在手術之后,他的妻子曾埋怨他,指責他“不聽話”。因為術前他妻子曾再三叮囑他不要捐肝,因為害怕家里唯一的頂梁柱也倒下。但是祝海石這一次沒有聽妻子的話,甚至也沒有和家人商量,自己就做了決定。對此祝海石表示:“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也是我本能的一個反應。當時我妻子正躺在病床上,沒有合適的肝源的話她就得死,我必須救她?!庇浾邌柕?“這一輩子你們倆做夫妻,您覺得值嗎?”祝海石看著記者堅定地回答道:“值!”
在不遠處的肝移植監護病房內,祝海石的妻子徐艷麗就躺在那里。目前她整體上還比較虛弱,對于丈夫為她捐肝一事,徐艷麗除了感動,更多的還是自責,“本來我一個人受罪就夠了,結果還連累著他也跟著一起受罪,唉?!闭劦匠鲈褐笙胱鳇c什么的時候,徐艷麗的臉上也泛出了笑容:“我要是身體養好了,那我就和我老伴一起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好好享享清福?!?/p>
看到夫妻倆都恢復得挺好,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吉林大學肝移植中心首席專家呂國悅教授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他表示:“在術前我們其實也很矛盾,因為本身就沒有合適的供體,只能選擇這樣的一個辦法,一方面我們覺得有這樣的技術儲備,能夠有這樣的技術力量來保證手術的成功。所以我們醫療團隊認為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覺得有這樣的技術力量,能夠保證手術是成功的。另外我們覺得患者家屬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希望,他們認為無論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家屬都是接受的,這一點上給了我們醫護人員很大的信心和力量?!?/p>
另外呂國悅教授也表示,徐艷麗在一周之后體力將慢慢恢復,大概三四周之后就能達到出院的水平。
據了解,這臺手術也是吉林省實施的首例成人活體肝移植手術,在吉林省肝移植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吉大一院能夠完成幾乎所有類型的肝臟移植手術。
看到這里,相信還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事情的始末,下面中國吉林網、吉刻APP記者就帶您梳理一下事情發展的過程,帶您重溫丈夫“捐肝救妻”的感人一幕。
圖片中幸福的三口之家來自于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丈夫名字叫祝海石,今年56歲,妻子的名字叫徐艷麗,今年52歲。他們已經結婚30多年了。
2014年,徐艷麗被查出患上肝硬化,從那之后她就一直靠吃藥維持著病情。但是9月4日,徐艷麗卻突然倒下了。那一天她覺得渾身無力,并很快陷入了昏迷中,家人迅速將她送到了吉大一院,隨后被診斷為急性肝衰竭,唯一能救命的辦法就是肝移植。
據了解,急性肝衰竭是指各種原因引起肝細胞大面積壞死或嚴重肝功能損害,出現以黃疸、腹水、肝性腦病和凝血功能障礙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它的主要臨床特征是起病急,進展迅速。肝衰竭的病程共分為四度,徐艷麗被送到吉大一院的時候已經處于三度肝衰竭,可謂是命懸一線,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見此情況,吉大一院多方聯系肝源,最終從長春、福州、上海三地聯系到三個肝源。但是很遺憾,這三個肝源配型都不成功。眼看著妻子的病情日益加重,丈夫祝海石瞞著家人,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
祝海石的兒子對記者說道:“眼看著遲遲聯系不上肝源,而且我母親還在昏迷中,我爸當時老著急了,他就背著我們自己悄悄做了許多體檢,一項項的,就為了保住我媽的生命?!?/p>
幸運的是,經過各項檢查、評估后,祝海石的血型、肝臟都與妻子配型成功,符合捐獻條件。這在呂國悅教授的眼中是相當“不容易”的:“她愛人的肝臟如果有稍許的脂肪肝,或者有影響肝臟的其他不利因素,我們可能都會遲疑。所以在供體的評估上首先要保證供體的質量要好,然后這兩個人的體型都相當,肝臟的體積都相當,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p>
事不宜遲,9月15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吉林大學肝移植中心首席專家呂國悅教授帶領專家組、麻醉醫生及護理人員40多人,緊急籌劃、會診、分析、預案、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下午一點半,徐艷麗和祝海石一前一后被推進了手術室。
呂國悅教授帶領團隊分成兩組,分別為二人做術前準備。9月15日14點30分,手術正式開始。在確保剩下的肝臟夠患者丈夫使用的前提下,手術團隊將患者丈夫祝海石的一塊重為540g的右半肝精準切下,做重新的修整,以待活體移植。另一組團隊中,專家們正在緊急有序地將病肝游離,做植入前的最后準備。
一切準備就緒后,顯微鏡下,呂國悅將切下來的寶貴右半邊肝臟小心地植入患者的肝區。
手術過程中,呂國悅教授主刀,在兩個手術室來回穿梭,帶領40多名醫護人員終于為患者順利完成了肝臟移植手術?;颊吖艿姥魍〞?,膽汁開始分泌,肝功能重新好轉。
呂國悅教授回憶,這應該是他們做過最長時間的一臺手術,共用了17個小時,“手術中有很多難點,這涉及到很復雜的外科技術,包括吻合血管的角度問題、寬度問題、技術問題,這個都是非常非常難的。對于我們而言,雖然我們之前做過兒童的類似手術,但是作為成人而言,我們還是第一例。所有說雖然技術是相同的,但是很多方面還是有差別的。我們在術中也臨時做了很多調整,這在術前是沒有辦法預計的?!?/p>
9月16日5點30分,呂國悅教授推開手術室的門,宣布手術成功!一時間,手術室外的家人們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一家人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拖著疲憊的身子,呂國悅教授來到了他辦公室門口,發現他的門口擺滿了花籃,這讓他也濕紅了眼眶:“看到之后真的覺得挺溫暖的,我不知道這些花籃是誰送的,但是我很感動。我們平時總有器官移植的患者,這些患者跟我們之間的感情是很深的,因為他們能體會到在一臺手術中我們所有的醫護人員和幕后科室的辛苦,所以醫務人員和患者之間應該是一種雙向的關系,醫務人員付出辛苦了,患者也是能看到的?!?/p>
目前,祝海石和他的妻子徐艷麗都在恢復當中。以后的生活中,他們倆也將“共用一肝”“同‘肝’共苦”,正所謂“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讓我們共同祝愿這對夫妻以后的生活能越來越好!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周守海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