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人榮登“中國好人榜”,入選人數居全國設區市前列;6人次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3人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4人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候選人;1人獲全國首個“中華見義勇為楷?!狈Q號,2人獲“全國見義勇為英雄”稱號,100多人見義勇為受到省、市表彰;1人當選新中國“最美奮斗者”……在宜春,道德的天際群星閃耀,動人的凡人善行,綻放永恒的光輝。宜春——好人之城,已成為一張德耀贛鄱、響譽華夏的閃亮名片。(10月30日 宜春日報)
古人有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但古人哪里知道,今天的人們有時不為小善,并不是因為不屑為之,而是擔心做一件小的好事有時卻會引來大麻煩。
其實,我們身邊從來就不缺少好人好事。但遺憾的是,由于各種因素,一些好人好事沒有得到正面回應,有的遭遇“流血又流淚”的尷尬,甚至出現個別好人做了好事反而被誣陷,不僅令人痛心,以至于社會上曾一度出現了“好人沒好報”的荒唐言論。好人吃虧,惡人逍遙,如果這種現象和認知得不到及時遏制,很難想象全社會的公民道德水平會得到提高。當社會出現道德缺失、道德滑坡現象時,人們更加呼喚誠信。
弘揚好人精神,是加強社會公民道德建設的有力推手。讓好人有好報,好人才會有底氣,社會才能有正氣。不讓英雄流血流汗再流淚,讓好人“盆景”成為錦繡中華的風景,我們不僅要給好人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還要在全社會營造學好人、敬好人、幫好人的社會氛圍,真正把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的社會愿景傳揚到每一個角落,積聚起弘揚正氣、文明進步、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全社會都更加注重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心培育和弘揚好人文化,用好人文化感染每一個人,引導廣大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做好事、當好人、存好心的好人精神已經在全社會得到廣泛傳承和弘揚。同時,在大力發掘、評選、宣傳好人好事的基礎上,一些地方還不斷完善道德建設扶持資助政策,成立各種專項基金,形成關愛好人、激勵向善的長效機制,好人好事層出不窮,無私奉獻蔚然成風。
時代需要好人文化的滋養,社會需要好人能量的積聚,城市需要好人典型的引領,群眾需要好人情懷的浸潤。筆者相信,在全面依法治國語境下的監督、支持和澆灌下,好人的大樹必將獲得更多的陽光和水分,也將成長得更加挺拔偉岸。
編輯: 牛思家 吉網新聞熱線:0431-82902222